首先有一个概念不能混淆,货币的超发就一定会产生整体的通货膨胀吗?答案是否定的,前有日本的三轮QE,但是日本的通货膨胀一直没有抬头,后有欧洲利率压在地板上,依然没有产生大幅通胀,甚至日本、欧洲还在担心通缩。当然,央行超量的货币超发,确实会产生通胀,不过那种就是恶性通货膨胀。
由于全球各国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,由于债务的高企,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产能进一步扩大但对需求的拉动有限,因此难以带来通胀的上升,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通缩。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,就是流动性陷阱,也就是说无论怎么释放流动性(货币放水),都会被市场给吸收掉,无法驱动需求的上升而产生通胀。流动性陷阱的本质是即使降低利率也不能使得储蓄和投资相匹配。
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越低,需求不足,导致通胀下行,各国央行名义利率锚定通胀,通胀的下行造成名义利率的下行,低利率无法无法提振通胀甚至造成通胀的继续下行,甚至最后造成通缩,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多年的货币政策,是不是和流动性很像。流动性下去,政府杠杆率全球最高,但是依然不能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带来通胀的上升。
贫富差距过大,底层的负债太重,使得货币政策放水更多的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,但是金融资产大部分是有富人阶级持有,而在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,普通人更多的是收入的下降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。这就造成穷人财富在整个社会财富中的占比更低。最后就会造成一种现象,低利率大放水的情况下,富者恒富,穷者恒穷。衡量通胀指标中并不包括金融资产,因此大量低利率大放水下,造成的是刺激金融资产、核心城市的房地产资产进一步上涨,而不是真实的通货膨胀。
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疫情下,为应对疫情各国都开始史无前例的放水,造成的结果就是金融资产价格大幅涨,核心城市的房产大幅上涨,国内国外都一样。美国纽约的房地产价格早就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价格,中国深圳、杭州等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房地产上涨更是一骑绝尘。除此之外,各个大国的股市指数也都是创出疫情前的新高。还有一点有没有发现,在国内各个奢侈品品牌得到追逐,各奢侈品销量翻倍,价格上升,LV甚至常年排队进入。另外一面却是,小企业生存困难,面临倒闭,普通人面临降薪甚至面临被裁,底层在减少消费来面对因疫情可能产生的任何意外。货币的两端,一段是金融资产、核心城市房产、奢侈品品牌的火热。另一端确实小企业生存困难,普通人面临沉重债务,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收入,减少消费增加储蓄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,货币大幅放水,房地产会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吗?好的城市是的,但是一些没有人口流入、没有核心竞争力、二手房市场不发达的房地产市场却不是。毕竟房地产投资最终需要有人来买单,为你这个房子买单首先需要有人,这是房地产的根本。从发达国家来看也是这样,看看隔壁的韩国首尔,日本的东京就可以知道,城镇化的结果就是人口往大城市集中,人口大幅流入加上房子供给需要时间,供给与需求缺口叠加投资和投机性需求,必然推动人口流入城市的房价的大幅上涨,看看深圳和杭州就知道。中国在走他们走过的路,唯一不一样的可能就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这或许是唯一的不同。
至于说房子是否是最好的投资资产,这个答案可能是不一定,但是对于普通人投资的体验肯定是最好的。回顾今年的全球大放水,杭州,苏州房价涨幅在10%左右,当然这两城市很多地方涨幅肯定是超过平均涨幅很多。
但是,股票市场的涨幅就更惊人了,很多核心资产股票翻几倍甚至涨了10几倍。就算是指数涨幅也是十分惊人,上证指数近一年涨幅30%以上,创业板指数整体涨幅60%以上,创业板50指数已经翻倍。就算是涨幅最小的上证指数涨幅也比房地产上涨幅度更高,这个或许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,因为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和资金相对较高,关注股票金融市场人还是相对较小。
那么为何市场更愿意投资房地产市场而不愿意进入金融市场,很简单投资股票市场的体验性比房地产市场的体验感差,我们来看一下上证指数最近几年的走势,虽然上证指数整体底部一直在抬升,但是上证指数整体波动太大,波动大意味着风险大,本身人对于风险是厌恶风险,追逐确定性和波动性没那么大的资产。房子最近20年整体呈现上涨且波动幅度没有那么大,再叠加上房地产本身的刚需性,这就造成人们更愿意追逐波动和风险更加平稳的房地产市场。